今年1月,浦东新区出台“博士后10条”新政,通过一系列举措激励博士后人才来到浦东创新创业,进一步激发创新链、产业链和博士后人才链协同发展的新动能。记者近日从新区人社局获悉,今年,新区已有5家单位成功吸引10名海外博士后进站,展现出新政实施后的初步效果。
【资料图】
5家公司吸引10位海外博士后
根据“博士后10条”,浦东强化载体支持,构建“创新实践基地—工作站—独立站”的博士后培养链,分别给予三类博士后培育平台一次性60万、40万、20万的设站(入驻)资助,同时拓宽引才渠道,设立每人10万、最高50万元的海外博士后引才奖励,激发用人主体、第三方专业机构的引才积极性,深化海外引才合作机制。
新政实施半年多,初步效果已经展现。据新区人社局介绍,截至目前,已有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、上海恒润达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、上海惠生海洋工程有限公司、上海高科联合生物技术研发有限公司、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吸引了10位海外博士来浦东做研究,其中7位已入站开始课题研究,3位已确定意向下半年即将落地。
中建八局成功引进了杨朔和李知恒两位海外博士后。据介绍,杨朔入职以来,一直在新型减隔震装置研发和防灾减灾新技术研究领域开展工作,目前作为核心研究人员已参与两项企业级课题,并大力推动防灾减灾新产品和新技术的成果应用,对中建八局在韧性城市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品牌打造起到了积极作用。
李知恒则在碳纤维领域开展研究工作,目前已参与多项碳纤维在土木工程领域应用的研发课题,并积极推动碳纤维产品的成果应用,对中建八局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土木工程领域的应用具有推进作用。
海外博士后的加入,对企业来说意义重大。在新区人社局协助下招到海外博士后的恒润达生公司表示,成功引进海外博士后,能为企业带来国际化的视野和思维方式,以及先进的技术和经验,借此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,同时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和知名度,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和合作伙伴。
据悉,目前,除5家已成功吸引海外博士后的单位外,中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、上海纽约大学等单位也表示有明确的海外博士后人才引进意向。
梯度化、全链条的培育制度
新区人社局介绍,“博士后10条”新政发布以来,全区已新增4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,34家企业成为创新实践基地新入驻单位,同时,博士后进站人数快速增长,上半年,仅科研工作站分站、创新实践基地入驻单位新进站博士后达29人。
近年来,浦东新区充分发挥梯度化、全链条的博士后培育制度优势,以实际行动激励博士后人才来浦东创新创业,进一步激发创新链、产业链和博士后人才链协同发展的新动能。
围绕“博士后10条”,浦东不断完善日常资助,结合博士后人才的科研创新、日常生活、安居保障等方面,进一步加大资助补贴力度,努力解决青年科技英才的“后顾之忧”。例如,鼓励博士后在浦东就业创业,分别设立30万、10万的出站创业资助、就业资助,鼓励支持博士后出站后在浦东创业就业。
此外,为支持博士后人才成长发展,浦东还建立了博士后申报高级职称“直通车”。2023年起,博士后进站从事生物医药相关科研工作满2年且考核合格的,可直接申报参加本市首个区域型高级职称评审——浦东新区生物医药专业高级职称评审,在站期间的科研成果、业绩贡献可以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依据。
在政策扶持的同时,浦东新区还积极通过加快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,搭建“科研项目池”供博士后选择,同时为基地入驻企业和博士后搭建沟通平台,不断挖深、做大博士后引育“蓄水池”,健全博士后梯度化培育全链条。
目前,浦东已有191家博士后用人单位,包括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0家,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67家,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入驻单位74家。浦东还建立了博士后创新创业孵化基地,形成博士后科研成果转化和科技企业孵化的“加速器”。今年4月,张江孵化器、张江药谷平台等6家单位成为首批授牌的“上海市浦东新区博士后创新创业孵化基地”。
此外,浦东新区还通过各类引才招聘活动、打造“博后说”微论坛创新政策传导形式,通过“浦东·博新湾”平台、实地调研走访等线上、线下方式,为企业及博士后提供一揽子服务。
责任编辑 谢佳益
文字 章磊
来源 浦东发布
上观号作者:浦东观察
关键词:
下一篇:最后一页
X 关闭
X 关闭